當前位置:久久小說 > 軍事小說 > 隋末大權臣 > 第941章 何去何從十
 你可能喜歡:    歌土跟我有什麼關係?我才幾句詞      無敵高科技系統      吞噬星空:我的悟性逆天!      海賊王之至高劍豪      重生七零:糙漢老公掐腰寵      誰讓他下圍棋的!      從每日結算開始肝出個左道仙君      開局忽悠燃燒軍團:為我征戰諸天      原神:凝光還是小可憐,被我投資      腹黑權爺調教小嬌妃      我,斗羅槍武魂,隨意武魂融合!  

第941章 何去何從十

<<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>>

    「可若是昏君當政,濫用民力,那損害的可就不止是江南一地的百姓和士族利益了,若是天下人都苦於暴政,那各地盜賊必定蜂擁而起,就象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,天下震動,調了哪裏的軍隊去鎮壓,那軍隊原來駐守地的百姓,說不定也會跟着造反,而大隋的各地主力軍隊,就會像是救火隊員一樣,成天疲於奔命,所謂人心盡失,天命已移,指的就是這種情況…。」

    韓世諤搖了搖頭,繼續說道:「情況只怕不至於這麼糟糕,江南之亂也是整個東南幾十個州郡的大叛亂,也就不到半年時間即被全部平定,而少數佔山為王的盜匪,只要在各地的中等世族與豪強自行募集莊丁部曲,即可剿滅,也許連朝廷的大軍都不用出動呢…。」

    魏徵猛地一拍大腿,恍然大悟的說道:「若是朝廷派兵遣將,撲滅各處的盜匪變民倒還好,至少還有迅速平定叛亂,穩定局勢的可能,可是只要讓各地世族豪強自行募兵,那魏某敢肯定,大隋必亡…!」

    韓世諤哦了一聲,然後應道:「願聞其詳…。」

    魏徵正色繼續說道:「別的地方不好說。這山東和河北之地,原來就是北齊故地,又多綠林響馬,民風強悍,朝廷為了防止這裏形成強大的武力,甚至不允許這裏有府兵存在,而從北周到大隋,這裏出身的人也很少有人能在朝廷里位居高位,不是因為他們沒有才華,而是因為大隋一向過於偏重出身關中的大世家了…。」

    「舉個例子,就好比府中典衛房玄齡之父,青州名士房彥謙,在齊地也算是響噹噹的名門士子了,才名著於當世,北齊滅亡後曾經以本地郡望的身份勸說,佔據州郡的原北齊守將投降大隋,可是隋室卻長年沒有徵用此人,直到開皇十五年的時候,才讓其入朝當了一個八品的中縣令…。」

    「房彥謙不僅有才名,而且實際處理政務的能力也極為出色,在兩次天下各地地方官的考核中,政績均為全國第一,但同樣不得提升,到了現在也不過是一個八品的巡查御史而已,主公,若說世道不公,打壓歧視,我覺得對這房彥謙更加不公平…。」

    韓世諤微微一笑,又道:「房縣令的事情我也聽說過,確實可惜,不過據說是因為他在齊地的影響力太大,以前在北齊官也做得不小。所以才不得重用,而且大隋州一級的刺史和長史,司馬等官職往往是留給功勳家族的後人們的,外人確實也很難進入這一體系…。」

    聽了這話,魏徵再次說道:「我只是舉一個例子,像房公這樣的大才,也是如此待遇,更不用說齊地的其他家族了,五姓七望這樣的超級世家大族,只要不是早早地遷入關中的,也都過得不如意,如范陽盧氏這樣的超級世家,前些年竟然被燕榮這個粗魯的武夫隨意凌辱,所以關東這裏的世家,無論大小,都有着極深的怨氣,一旦他們有自行掌兵,剿匪平叛的合法權力,那我敢肯定,會掀起比當年江南之亂大上十倍的滔天巨浪,而關東之亂,足以葬送整個大隋…。」

    韓世諤點了點頭,然後說道:「那如果有人在那裏起兵,這些關東的士族豪傑,就不會順勢響應嗎…?」

    魏徵笑着搖了搖頭,否決道:「隋室對於北齊故地的山東,從北周時代開始一直在不停地打壓,已歷三十多年了,高熲的均田制,把天下豪強之田拿出來分給普通的民眾,又不允許大家族有眾多的僕役,這就是從根本上針對這些關東的家族,使其形不成魏晉時代那種良田萬頃,奴僕上萬的實力,自然也就沒了聚眾和朝廷對抗的本事,現在即使是范陽盧氏,滎陽鄭氏的普通支流,也就是家產百十畝,僕役數十人的規模,生計自然是不愁,可是要想和官府對抗,那是萬萬不能的…。」

    「所以就算有人在那裏起兵,應該也不會持續太長時間,況且關東世家很少有人有能力,也有意願參與進去,讓他們起事只有一種可能,就是天下大亂,關東盜賊蜂起,朝廷無力派兵征剿,而讓這些世家自行募兵討賊,就象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一樣,世家豪強們在討平賊寇的過程中積聚自己的力量,最後形成各路諸候,到了最後,朝廷發現盜賊已滅,可是各路群雄又重新並起,開始逐鹿天下…。」

    韓世諤長出一口氣,由忠的說道:「先生神機妙算,孤實在是佩服,那依先生所見,孤應該選擇哪條路呢…?」

    魏徵沉吟了一下,然後說道:「主公,我只是謀士,謀士的作用就是分析種種可能,提出條條道路,至於最後如何抉擇,那就是看主公的決斷力了…。」

    韓世諤點了點頭,說道:「你說得很不錯,只是關東之地,有什麼英傑之才,玄成可否推薦一些?這些人是否願意來我這裏呢…?」

    魏徵早已經胸有成竹,似乎是早己準備,只見他不慌不忙地說道:「主公!關東一向是漢人世家的聚集之地,也許武將方面沒有關隴的胡人集團出色,但論起文才和謀士,那是一點也不缺的…。」

    「前面說過的章丘房彥謙,就是關東地區的名士,房彥謙祖籍清河,五胡亂華時,鮮卑慕容氏進入中原,建立了前燕帝國,房彥謙的祖先在前燕王朝里當了一個官員,後來燕國被拓跋鮮卑擊敗,殘存的宗室和族人分別在青州(今山東)建立了南燕,在遼東建立了北燕。而房氏先祖也跟着去了青州,並從此定居在那裏,成為青州的名門大族,世代為官。

    南燕後來被東晉所滅,隨着劉裕代晉,又成了南朝宋的領土,後來北魏奪取了青州,在北魏分裂成東西魏,進而變成北周和北齊時,青州又歸了北齊。

    房彥謙出生時,正是北齊年間,他從小就沒了父親,從小在舅舅家長大,長兄房彥詢很驚奇於這個弟弟從小就表現出的過人才華,親自教他讀書認字,房彥謙七歲時就能背幾萬字的書,讓房氏宗族都驚異於這個孩子的天賦。

    房彥謙後來跟隨博士尹琳學習,手不釋卷,通覽經史,文章書法都是一時之絕,十八歲的時候就被北齊的廣寧王,齊州刺史高孝珩徵召為州主薄。


    當時已是北齊末年,由於君昏臣庸,文恬武嬉,北齊境內已經是一副末世之像,多數州郡都是貪官污吏橫行,盜匪遍地都是,法令廢馳。而房彥謙所在的齊州卻是一片清平世界,法令公正嚴明,無論是吏民都對這位年輕的房主薄敬畏不已。

    北周攻破北齊都鄴城(相州)後,房彥謙痛惜國家的滅亡,不甘心做亡國臣子,還準備召集州郡中的豪傑壯士,圖謀復國。只是後來北齊各地守官都迅速投降,房彥謙一看大勢不可挽回,只得作罷,解散鄉勇,自己回歸鄉里。

    北周滅北齊後,周武帝任命了柱國辛遵為齊州刺史,來接管齊州,可是路上被盜賊所劫持,房彥謙聽說此事後,給那盜賊首領寫了封信,曉以利害。那盜賊一向敬仰房彥謙,收到信後便把辛遵送回了州衙門,還帶着附近的大小盜匪首領一起自首。

    房彥謙在北齊滅亡一直到我大隋代周的這段時間裏,都是閒居鄉里,不肯出來做官,直到開皇七年的時候,由於齊州刺史韋藝的一再推薦,房彥謙盛情難卻,只得出來做官,擔任監察御史,專門負責巡視全國各地的州郡,考察州郡長官的施政得失。

    高熲當時擔任尚書左僕射,也直接負責這些監察御史的管理與考核。房彥謙曾經在述職的時候引經據典,結合自己在巡查過程中的心得體會,對御史工作進行非常深刻的分析與總結,讓一代名相高熲聽到以後都嘆服不已。

    在那次對話中,高熲向房彥謙詢問了他所巡視的隴西秦州一帶十餘個州的情況。房彥謙對每個州郡的錢糧賦稅,地理人口和風土人情都是如數家珍。來高熲在召見這些州郡的刺史、司馬們集體述職的時候,這些人對本州郡情況的了解還不如房彥謙來得詳細,致高熲嘆息道:「與諸公談事,還不如去問房御史呢。」

    房彥謙在官場之上沒有太多的功名心,一直淡泊名利,也沒有足夠強大的靠山,加之是北齊忠臣,一直被皇上所忌憚。高熲曾經向皇上舉薦過房彥謙,楊堅卻沒有對他委以重任,只是讓他去長葛當了個縣令…。」

    魏徵緩了口氣,繼續說道:「房彥謙在長葛的那幾年,以身作則,把長葛治理得井井有條,即使是被他查出過失,加以處罰的吏員,也都對房彥謙心服口服,百姓們更是把房彥謙稱之為慈父。

    在仁壽二年的時候,楊堅派出持節使者走遍全國每個州縣,對全國所有的刺史和縣令作了一次業績大考核,結果房彥謙被評為天下第一,也被破格提拔為鄀州司馬。

    結果長葛的百姓,知道房彥謙被調離的消息,一個個如喪考妣,而州衙里的屬吏們聽到這消息後,也是痛哭流涕道:要是房父走了,我們這些人活着,還有什麼意思啊!後來為了表達對房彥謙的思念之情,長葛的吏民甚至還紛紛捐款,為房彥謙樹了一個碑,以記載稱頌他的功德…。」

    魏徵一氣說了這麼多,聽得韓世諤連連點頭,然後應道:「房公之名,我在大興就聽說過,可不知是如此的人材,只是房公現在已經有五十多歲了,又是至忠之人,肯和我們這些人,一起做這種大事嗎…?」

    魏徵微微一笑,說道:「房公應該不會肯跟我們一起起事的,但是他的兒子房玄齡,已經是主公屬下,若是主公以誠相待,他是一定肯跟我們做一番事業的,他兒子已經來了,老子還能不來嗎…。」

    韓世諤點了點頭,又道:「房彥謙,這個名字我記下來了,除了此人之外。玄成還有什麼好的人才,可以推薦的嗎…?」

    魏徵思索了一下,開口道:「冀州衡水孔穎達,不知主公是否聽說過…?」

    韓世諤疑惑的搖了搖頭,然後問道:「玄成!此人如何…?」

    魏徵正色道:「這孔穎達乃是書香門第,高祖和祖父都是北魏的國子學博士之類的文官,父親則是北齊的青州法曹參軍,跟那房彥謙乃是同僚好友,所以這兩家也算是世交了…。」

    「孔穎達八歲讀書,日誦千餘言,十幾歲的時候就靠着家裏的累世藏書,孔穎達明悉了服虔所注《左傳》,鄭玄所注《尚書》《禮記》,王弼注《周易》;於儒經之外,還旁及諸子,兼善歷算之學;更長於屬文。彬彬焉儼然一少年老成之儒士…!」

    「二十歲的時候,孔穎達由於天下鄉學被廢,絕了鄉試後上國子監做官的這條路,只能求學於同鄉的大儒劉焯…。」

    「劉焯此人聰敏沈深,學通五經及諸家註解,並對《九章算術》《周髀算經》以及天文推步,測量山海之術,有精到的研究,著作有《五經述議》,見解獨到,多所創見,論者以為數百年以來,博學通儒,沒有比他更好的了。與當時另一位博學宏儒劉炫,同稱「二劉」,而先帝廢天下鄉學之後,天下的名儒和後進學子,或質疑他的學說上門論戰,或不遠千里來拜師求學的,每天都絡繹不絕…。」

    「但是,因為每天上門找他論戰的人太多了,劉焯的儒學觀點標新立異,而儒學的經典典籍又因為歷代的大儒以個人的見解標註過,而引起了分裂,遷延至今,已經有了不少門戶之見,也難怪劉老夫子警覺性高了些…。」

    「不過這孔穎達先去劉焯門下時,劉焯對他很冷淡,可是一年多的相處下來,連飽學宿儒的劉焯,也驚嘆於孔穎達的才華,欲留他同館共授學業,也好互相切磋。可是孔穎達卻婉言謝絕,回歸故里…。」

    (本章完)



  
相關:    都市逍遙邪醫  真實的克蘇魯跑團遊戲  末日崛起  踏星  妙手回春  
<<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>>
添加書籤
搜"隋末大權臣"
360搜"隋末大權臣"
語言選擇